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、親自部署、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戰略,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。為貫徹國家《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》,落實黃河國家重大戰略、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相關部署要求,日前,山東省起草了《山東省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(征求意見稿)》(以下簡稱《行動計劃》),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和建議。 《行動計劃》提出工作目標,到2025年,全省各項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全面達到“十四五”目標考核要求,并針對沿黃9市范圍進一步確定了以上8項攻堅指標值。同時結合山東省實際,增加了沿黃9市細顆粒物濃度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、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等3項指標。 《行動方案》中制定了6大攻堅行動,25項攻堅任務,81條具體攻堅措施,并明確分工,壓實責任,確保落實。 《行動方案》明確,要嚴格環境風險防控,嚴控石化、化工、化纖、有色金屬、印染、原料藥制造等行業企業環境風險,加強油氣管道環境風險防范。在黃河入海口、南四湖開展微塑料等新污染物調查監測,推進流域突發環境風險調查與監控預警體系建設,在濟南、濟寧、德州、濱州等市建設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。按照國家部署,在環境高風險領域依法建立實施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。 
為了加快工業污染治理,《行動方案》提出,要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,開展排污許可提質增效工作。推動化工企業遷入合規園區,新建化工、有色金屬、原料藥制造等企業,應布局在符合產業定位和準入要求的合規園區,工業園區應按規定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自動在線監控裝置,到2025年,沿黃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。 除此之外,《行動方案》還強調補齊氰化尾渣、鋁灰、工業廢鹽等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短板,建設國家區域性特殊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;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,持續開展農田氮磷流失、地膜殘留污染監測,對10萬畝及以上灌區灌溉用水開展水質監測;尾礦庫所屬企業開展尾礦庫污染狀況監測,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,完善環境應急設施和物資裝備。 在保障措施方面,《行動方案》從加強組織領導、完善政策支撐、嚴格監督管理等3方面明確具體要求,形成攻堅行動保障體系,切實推進各項攻堅任務落地見效。
|